close

今年三月旅美鋼琴家胡瀞云拿下以色列魯賓斯坦大賽第二名,為台灣鋼琴家在世界比賽舞台再下一城。十月一日她將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這也是她得獎後首次在國人面前公開獻藝。


廿六歲的胡瀞云獲獎後,演出邀約接連而來。七月受邀參與德國重要的魯爾鋼琴音樂節,九月匈牙利鋼琴家瓦薩里安排她赴布達佩斯演出。由於邀約集中歐洲,因此十四歲起即旅居美國的她,日前決定把家搬到倫敦,在魯賓斯坦大賽評審鋼琴家李汶(Robert Levin)推薦下,進入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進修。


能夠贏得魯賓斯坦大獎,對於胡瀞云來說,是十年前不敢設想的美夢。她說,從小雖然熱愛彈琴,但是父母並沒有音樂背景,只好靠自己單打獨鬥。她很小就離開家,十四歲便獨自赴美學習。十六歲那年她回台灣參加台北國際蕭邦鋼琴大賽,過程中因練習過度,導致右手無力無法彈琴。「那時我剛進入茱麗亞音樂學院就讀,整整六個月右手不能動,每天只能到圖書館讀譜分析曲目。」面對困境胡瀞云沒有退縮,她在琴鍵上強忍著痛,開始尋找可以「舒服」彈奏的方式,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我當時有種為自己慶幸的樂觀想法-許多鋼琴家在事業顛峰期受傷,相信那時打擊更為強烈,相較之下我還在起步,跌得不會那麼重。」


胡瀞云說,自己愛自由、好獨立,對於想做的事不會輕易放棄。今年的魯賓斯坦大賽有三千多名參賽者競爭,胡瀞云就是以這樣的態度,一路過關斬將成為進入決賽的三位鋼琴家之一。「本屆沒有冠軍,只有第二名,當評審宣布沒有第一名時,的確有些錯愕。」


此行胡瀞云演出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樂曲知名度高,技巧難度也高。「我最欣賞鋼琴大師李希特的彈奏版本,感覺有點簡單,但是你聽完之後卻有莫名的感動。」她對這首曲子的想法很符合她的性情:「一種感性中兼具理性的感動。」
林采韻/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曼哈頓音樂美術 的頭像
    曼哈頓音樂美術

    曼哈頓音樂美術

    曼哈頓音樂美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