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提琴的構造 1.提琴一定要注意保養及乾淨,每次在拉完琴後一定要把琴身擦乾淨,必免松香留在上面。 3.在演奏和練習時,不要讓琴弓刮到琴邊。 6.記得每次換弦時,順便用鉛筆筆心來潤滑弦枕(top-nut)上的弦溝(grooves)。在您的琴橋高音弦的溝槽上,以馬鞍般的方式貼上一小塊皮紙,防止琴弦切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Op.77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Op.35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Op.64
小提琴是由大約70多塊不同的木片組合而成的。
漩渦狀的琴頭是提琴獨有的特徵,四根弦G、D、A、E的錐形調音弦軸是由積久耐用的青龍木或黃楊木製成的。弦軸箱的後傾斜面繃緊了跨過烏木弦枕的弦。弦枕上的四個勾槽,用於確定弦的位置,並把弦抬到指板的上方,讓左手手指能在紙板上壓弦控制音的高低。指板固定在琴頸上,整個琴頸及漩渦狀的琴頭和弦軸箱是由一塊楓木所刻成的。指板成弧形從弦枕端開始增加寬度,使跨過琴橋的弦有漸漸增寬的間隔,以便運弓。
琴身的框架是由側板構成的,由六塊薄楓木側板於加熱後彎曲定型而製成,接合處的內部用木塊加強。六塊側板構成小提琴主要的外廓,即上側板、向內彎的中側板(C側板)、以及較寬的下側板。
琴身背部為小提琴的背板。背版是由一至兩塊相配的楓木製成,可分為一塊式及兩塊式的背板,一塊式的背板可由「板狀切割」或「沿徑切割」獲得,而兩塊式的背板則是由「沿徑切割」獲得,在二塊式背板製作過程中央接縫及水平面上的圖案對稱是很重要的。在小提琴背板中間部分部分留下大約5公釐的精確厚度,邊上大約減至2.5公釐。拱形的高度和形狀以及精確的厚度是決定小提琴音質的基本因素。
琴面也是用同樣的方法製造的,但用的卻是雲杉木(Picea Abies),精確的厚度為3公釐。在前後邊緣有一狹窄的鑲條,又叫飾緣,鑲邊既能作為裝飾又能防止邊緣發生裂變。琴面上開了兩個音孔,以形狀命名為f孔。琴橋只靠弦的壓力架在琴面上,他的位置是影響音質的關鍵所在。
音柱是圓柱型的木頭,緊貼著琴身,對於音色很重要。一個很小的移動都可能改變提琴的音色,而且不能太長或太短,這樣都會影響提琴的音色。音柱太長很可能會使你的琴面產生裂縫,太短的話可能會在你弦鬆掉時音柱也一併鬆掉。如果你的提琴音質不好,可能需要調整一下音柱,或是換一個新的音柱。
提琴保養方式
2.琴的溼度對音色的影響非常大。不要把它放在潮濕地方,使它受潮,若覺得琴的聲音過於潮濕而悶悶的,可以在室內開除濕機或冷氣使濕氣降低,但是千萬不能放在太陽光底下曝曬,以免琴身過度受熱或乾燥時,琴身有可能會爆裂,更不要放一些物件壓在琴身上,使琴身受壓,負何過重,也有可能造成琴身破裂。絕對要防止琴和其它物件產生碰撞、由高處掉下來等等對木頭可能造成的損傷。
4.我們要保持琴身清潔,每次演奏和練習完畢後,都應用軟性帶棉質的布把琴身和四根弦線上的松香清潔乾淨。如果沒有將弓和琴上的松香擦乾淨很有可能因為天氣熱讓松香溶化粘在琴上,到時候琴面清潔就會很困難。
5.不用的時候要記得要將琴弓的弓毛放鬆鬆弓。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弓毛換得不好,或者是弓毛太緊或太鬆而需要更換。要記得檢查弓的頂端是否完整,弓根的馬尾庫的弓毛是否有貼合,銀片不要鬆了。平常也要注意琴盒中放弓的扣子是否有扣上,以免弓掉下來傷到琴身。
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Op.61